世博之光-bob半岛·体育网站

苏中故事

世博之光
发表时间:2022-05-19     阅读次数:

新世纪头十年,上海最大的事情是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园大大小小321个场馆,麇集于黄浦江边,闪耀着世界顶尖科技的璀璨光芒。这其中,有三座场馆镌刻着苏中建设的印记:英国馆、台湾馆、爱尔兰馆。英国馆是世博园的“顶流”场馆之一,“绽放的蒲公英”家喻户晓,而这朵“蒲公英”的绽放满满记录着创新的故事。

2008年9月,苏中建设收到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投标邀请。英国馆设计方案出自著名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之手,说是设计方案,其实仅仅是四张a3纸的概念性设计,而且异乎寻常的奇特,甚至用“异想天开”来形容亦不为过。

托马斯的总体构想是“一份送给中国人民的礼物”,一个神圣的“种子殿堂”:建筑物外部6万余根亚克力杆的杆端全部藏有种子,而重达1000多吨的建筑物则依托2万根亚克力杆的支撑,“悬浮”于地面之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迎难而上,尽展苏中作为。为了这份苏中见所未见却又充满艺术的构想,公司很快成立了以项目经理王亚琦为首的技术攻关小组,30天的时间,大家根据托马斯的构想,制作出一个球体局部等比例全真模型。

看到模型后,托马斯直呼“good!”一片赞叹声中,英国领事馆代表欣然与苏中建设共同签署了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英国馆也成为苏中建设首个epc工程,标志着公司在业务模式创新的探索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要完成这座“种子殿堂”,面临着重重技术难题,传统的施工技术根本无法实现英国馆天马行空的艺术构想,英国馆技术攻关小组夜以继日进行技术研讨,尝试通过技术创新的方法推进项目进展。多少个夜晚,大家都在办公室里度过,趴在办公桌前小眯一会,梦里都是新的技术方案。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技术攻关小组的锐意创新下,诸多技术难题迎刃而解。首先是“包装纸”形状的裙房,项目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创新应用计算机三维放样的技术,完成了裙房结构的施工。重型木主体结构的施工也是难点,项目部创新采用全进口的重型木为主体材料,英国馆也成为整个世博工程中唯一采用此结构形式的工程。施工中,最大的难点还是长度达7.5米的6万多根亚克力杆的安插,安装精度要求极高,为了解决亚克力杆与木质结构和不锈钢管之间的渗漏问题,项目部通过多次试验比较,最终选择效仿汽车手动煞车的挡尘胶布,创新性采取橡皮圈加结构再加橡皮套的方法,成功攻克亚克力杆安插的难关。

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让英国馆得以在世人面前震撼呈现。2010年3月26日,上海世博场馆工地上隆重举行了英国馆的交接仪式,苏中建设董事长笪鸿鹄将英国馆钥匙郑重移交给英国馆馆长罗娜女士。这个满满凝聚着苏中人业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交钥匙”工程,让英方赞不绝口,他们直言:英国馆作为一份“珍贵的礼物”,首先是苏中人送给英国人的、中国人送给英国人的!

追忆世博如斯,“创新”的故事凝聚着苏中人的匠魂,打造了苏中铁军突破进取、开拓创新的卓越丰碑。

|
上一篇:为社会责任“发声”
下一篇:天文台的“约定”
  • 返回顶部
  • 0513-88826103
  • 微信二维码
    二维码
网站地图